当“死亡”成为数字时代最有价值的消费景观,每个参与者都可能会从吊唁者的身份滑落到共谋者。
聚光灯首先捕捉的是现任与前任的“第一反应”,毕竟这是话题性最充沛的地方,所以自事件发生以来,汪小菲的名字就和热搜捆绑在了一起,什么淋雨跑、包机送,真假消息不断混杂供流量食用。
紧接着无数人的目光又汇聚在了张兰身上,人们等待着这位前婆婆做出一定的反应,从而奉上相对应的点评。
果不其然,在2月6日,张兰如约开启直播带货,直播间人数迅速10万+,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遭到封禁。
原因不言而喻,有关道德与流量的争议始终未能散去,这个敏感时刻选择直播带货,无疑会使其陷入“蹭热度”的舆论漩涡。
毕竟在以往的汪小菲和大S的离婚风波中,网友熟悉的是麻六记这个品牌靠着热度步步高升,成了最大赢家。
不过,站在更大的层面,我们大家可以清晰看到流量经济下的死亡已然呈现出“产业化”特征。
早在之前的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肥皂剧中,张兰就成功捕捉网友们的吃瓜心理,撬动明星绯闻流量密码,成为了彼时抖音电商的新晋顶流。
从当时的直播间销量来看,张兰无疑成了最大赢家——3天卖货近5000万元,多款产品售罄。
事实上,从那一时刻开始,张兰和麻六记就已离不开直播带货,而汪小菲时不时的疯狂动态,逐渐转变成了滋养带货直播间的流量养料,网友们往往是一边吃瓜一边忍不住对麻六记下了单。
正是有了这般“前车之鉴”,网友们才会对当下张兰和汪小菲二人的动态格外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又在不经意间成为被流量play的一环。
而眼下正经历着由大S离世牵出的赛博流量狂欢,无数网友意图拿起举报武器捍卫道德底线,此时选择直播带货的张兰自然成了被集火的目标。
直播时面对满屏的质疑声音,张兰表示:“你们只会说这一句,只是在这刷这一句话,我知道你们从哪来的。你们那个群,我们的律师已经进去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现在年轻人都说佛系,都说卷,我们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宣传一些正能量。分析这个、分析那个,你好好分析自己了吗?自己最清楚自己,任何一个人都有多面性,你另外一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定要做一个内外统一的人。”
最终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张兰直播间开播30分钟,观看人数超350万,平均在线万,在带货总榜上排名第四。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直播带货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作为企业家开门做生意无可厚非,没必要过分苛责。
直播中,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张兰一度哽咽地表示:“这些天的我常常想起创业初期发高烧之后在后厨熬制底料的自己。”
只是这位争议人物或许始终难逃流量的羁绊,不论是“励志女强人”或是“流量操盘手”人设,真真假假,虚实难辨,这些都只是其众多人生故事中的一段,至于真相,只有自己明了。
张兰曾在直播时表示:你们可以挺兰姐,可以骂兰姐,但来到兰姐的直播间,“没必要跟好货过不去,都是很好的酸辣粉”。
很多人熟知,张兰创业的1.0是俏江南,是一个穷女子靠着出国洗盘子完成资金累积, 回国后从“阿兰酒家”做起,逐渐在餐饮市场杀出一条生路的励志故事。
但更令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张兰与汪小菲共同打造的创业2.0——麻六记,这个创立于2020年的品牌,以高品质新鲜菜品为首要原则,主打传统川菜,据 2025年1月23日奶茶饮品网信息数据显示,麻六记酸辣粉门店数量有269 家。
所谓时也命也,彼时没人预料到这个平平无奇的酸辣粉,正好与富二代汪小菲的离婚大戏碰撞在了一起,激荡出别样的流量生意。
事实上,从那时起,蹭流量的质疑就未曾离开过汪小菲与张兰,二者也在不同场合做出过回应。
汪小菲的回答颇为体面,其表示,麻六记这个品牌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或者依靠谁,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出太极拳既没有肯定蹭流量也没有否认,而是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悄然接受了。
而张兰相对豁达得多,表示:“这并非所谓的蹭流量,关键是这波流量不期而至,关键看你能否承接”。
如前文提到过,张兰成功接过了这波流量顺势成为麻六记的“活招牌”和直播带货主力军。
而麻六记凭借诸多绯闻流量的灌溉,以及张兰从事直播以来,凭借直率、热情、坚韧的形象吸引到大量新粉丝,成功获得了远超一般餐饮品牌的曝光度,使麻六记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市场知名度,同时将线上业务发展为了品牌主营业务。
张兰深谙流量不能长红的道理,在深耕酸辣粉基本盘的同时,还发力零食、酱料、预制菜等领域,不但将门店开遍全国各地,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大S离世后,除了张兰直播间被封,麻六记直播间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之内继续带货,也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和质疑,被指消费逝者、蹭热度,导致品牌声誉指数暴跌。
这一来一回,充分彰显了流量这把双刃剑的威力,同时给直播带货行业及品牌界敲响了警钟:
在这起死亡叙事中,除了对汪张二人的关注,其实整个大环境呈现出的娱乐化风向会更值得关注。
从事件逐步发酵至今,网上充斥着电子病历的病毒式传播、AI合成的临终语音以及各种虚拟悼念门票,某健康 APP 趁机推送 “测测你的肺炎风险”,将集体哀悼异化为精准营销,把死亡作为商机,从关注前夫一家的反应,再到利用后续的每一个细节,事件早已脱离了它本身。
在鲍德里亚预言的“拟像社会”中,其强调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这不正是真实死亡已被数字符号构建的虚拟死亡彻底取代的具象化说明。
因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人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流量经济的一环。
这些案例并不少见,例如在李玟和高以翔事件后,有营销号以“AI复活明星”为噱头,进行商业变现,有的明星隐私被曝光在网上肆意传播,完全不顾及逝者和其家人的感受,还有资本和平台利用粉丝对逝者的怀念和情感,大力推广其数字专辑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将歌手的死亡转化为商业利益的增长点,把粉丝的悲痛变成了流量和销量的狂欢。
可以说,有些明星生命的终结竟意外成为了流量经济中最具商业经济价值的“数字遗产”。
因此,在流量时代,重建死亡神圣性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关乎到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具有超越性的死亡体验沦为浅层的情感消费。
毕竟咱们大多数人更渴望的,是每个存在的消逝都能获得有尊严的“数字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马斯克谈DeepSeek与中国: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地球最强,但会有更好的产品
售9.98万起 比亚迪秦L DM-i智驾版上市 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小屏党狂欢 OPPO Find X8 mini有潜望有无线 年更新:谷歌 Pixel 9a 手机壳曝光,扁平相机模组、4 种颜色
摩托罗拉 Razr Plus 2025 手机抢先看:深绿素皮、4 英寸外屏
妈妈把奶嘴里面塞了一个橘子给宝宝吃,宝宝一脸无语地看着妈妈,宝宝: “搞笑,真是搞笑”
孩子让爸爸帮自己打开薯片,孩子再也不嚷嚷吃薯片了,爸爸:什么玩意,大早上的差点给我吓出高血压,
谁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一小孩哥准备打另一个小孩哥,另一个小孩哥笑脸相迎还是被打了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